目前分類:心靈文章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又是一天的清晨,學生忙著上學,大人們趕著上班,城市中所有人都開始動了起來,充滿朝氣的一天開始了。

在一家便利超商的店門前,一輛大貨車也正忙著將車上一箱箱的牛奶卸下來,幫這家超商補貨。

只見體格壯碩的貨車司機,熟練地操作著車尾的電動升降板,放下貨車上的牛奶,再快速地搬進店裡。

在最後一趟卸貨時,貨車司機由於趕時間,沒注意到有一箱牛奶擺歪了,便按下電動升降板的下降鍵,結果一大箱的牛奶突然傾側,箱子裡的一瓶瓶牛奶紛紛滑落路面,紙盒在撞擊下破裂,牛奶四下流竄在人行道上。

發生這樣的變故,週遭似乎也在這一刻安靜了下來,路人全都眼睜睜地望著那個粗壯的貨車司機,以為他一定會破口大罵、說出一些極為難聽的話來。


沒想到,貨車司機竟然開始四下東張西望,口中不停地輕聲叫道:「貓咪、貓咪,快來,這裡有很多好吃的——」

面對重大挫折,你當然可以自認受到上天不公平的待遇,而大聲地咒罵;或是,你願意選擇學習故事中的司機一般,將挫折化為更有利的一項創舉。

這當中的決定權,完全存乎一心,由你自己來抉擇。
同樣地,快樂與不快樂的取決,也藏在你心靈深處的樞紐中。

挫折所帶來的,不一定就是不快樂的人生;而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的順境,結果也未必就是一定輕鬆無比。

在任何環境、各種狀況當中,你都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心境要做怎麼樣的調適。

挫折不是影響我們情緒的主要因素,你的心中如何思考、怎樣看待所謂的「挫折」,才是決定你快樂與否的真正原動力。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充滿心靈能量的人,懂得適度遮掩自己的鋒芒,以免頭上的光環過度耀眼,影響到身邊的人。


缺乏內涵的人,一心要在外表上搞怪,想要突顯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充滿心靈能量的人,恰好相反,懂得適度遮掩自己的鋒芒,以免頭上的光環過度耀眼,影響到身邊的人。


一則來自南非的公益廣告影片,十分感人。
劇情是發生在一所小學的教室,畫面中一群小學生,到了教室裡摘下帽子以後,發現所有的同學都推了一個大光頭來上學。


原來是其中有一個小朋友因為罹患血癌,剛做完化療,頭髮大量脫落。


其他同學為了避免他回來上課時,因為光頭而覺得尷尬,乾脆陪他一起理了大光頭,當做歡迎他的禮物。


廣告業是一個十分強調「同中求異」的創意工作環境中,能以逆向思考的方式,發展出這一則著墨於「異中求同」思考的創作,實在很不容易,使得這支公益廣告片更顯得有寶貴的價值。


一般消費者被當中情節所感動,也曾從事廣告製作工作的我,則被「異中求同」的思考而對創意工作人員由衷尊敬。


剛開始談戀愛的情侶,喜歡穿情人裝,基本上,也是一種「異中求同」的體貼,希望藉此拉近兩個人的距離,讓從小在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兩個人,看起來更像、更親近。


我們也可以化小愛為大愛,將「異中求同」的體貼推己及人,擴展到生存條件不同的兩個陌生人身上。


天生或後天佔有優勢的人,願意放棄自我的優勢,以異中求同的體貼,回到同一個平等的地位,感同身受地體會他人的缺憾與痛苦,是一種非常高貴的美德。


也是這份體貼,讓傳統中所謂「濟弱扶貧」的社會正義,在新世紀中有了更深的意涵、更細緻動人的表現方式。


當每個人都願意放下擁有優勢的享受,代之以感同身受的體貼,世界和平的曙光,才可能照耀天地。


E世代生活的黃金定律:
天生或後天佔有優勢的人,應學習放棄自我的優勢,以異中求同的體貼,感同身受地體會他人的缺憾與痛苦。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日子,和一位從事室內設計的朋友聊起關於簡約的空間美學的話題,他說:「就建築或者室內設計而言,簡約比複雜的難度還要高上許多,因為加上東西是容易的,可是要減掉東西,卻需要更多、更敏銳的美學素養與判斷。」其實,要懂得捨棄、放掉的智慧,何止是在空間設計上困難而已。在人生之中,它是更大、更深的課題。

從哇哇落地開始,我們一直學習的都是用加法來面對人生的課題。從生理上的吃飯、長大;心理感情上的得到愛與關懷;知識上的不斷學習與吸收,到物質或成就上的累積成長騞。一直以來,我們不斷的把各種有形、無形的東西加在我們的身上,好讓我們富有、充裕,讓我們壯大、盈滿。我們相信,當我們在各方面都「長得像大樹一樣大」的時候,就是離快樂和富足的心境最近的時候。

可是,這樣的信念卻在某一些時候,成為卡住我們,讓我們困陷、凝滯的關鍵。因為加法並不是面對人生的課題時唯一的方法,有些時候,你必需用「減法」才能夠解得開。而所謂的減法,正是捨棄與放手的藝術。

回想看看﹝或者想一想自己現在的生活處境﹞,因為不能捨棄、不能放手,我們因而面對了多少糾結無解的痛苦?因而深陷在如何無法自拔的困境之中?這些看似無解、凝滯的痛苦與困境,往往就在我們懂得了捨棄和放手的藝術與智慧之後,豁然開朗。生命於是向你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和局面。

【當愛遠走】

一個捲入不倫之戀多年的女子,遲遲不能走出這個其實對她來說已經是苦遠多於甜的關係裡。她說:「我忘不了那些他曾經給過我,浪漫、深刻的愛的感覺。」

另一個男朋友感情出軌多次,儘管痛苦卻始終不願分手的女人則說:「和他在一起這麼多年了,要分手,我不甘心!」

愛遠走,無論它是發生在自己或者對方身上,捨棄和放手都是唯一的出路。因為無法捨棄曾經有過的美好感覺,無法放下曾經擁有的執著,就會讓更多不美好的感覺壓在自己的肩上、心上;讓自己和對方一起痛苦糾結,究竟懲罰了對方也許還是未知數,但是自己絕對是被懲罰最深的一個。因為你剝削了自己就從現在重新開始享受快樂和幸福的可能。

放手讓愛的人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這卻是唯一的方法。否則,我們就會處在無解的痛苦、氣憤和沮喪之中。

【給愛空間】

所謂捨棄和放手的藝術,並不單只在愛情消逝的時候存在。事實上,當愛情還在的時候,就懂得放手的智慧,往往是更積極的治本的方法。從小到大,在每一段關係裡,我們都是在尋找著一方面與人連結,一方面與自己連結的雙向路線。也就是說儘管再親密,我們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無論是親子關係、家人關係、朋友關係都是如此,愛情關係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失去了這樣的空間,我們很快就會覺得被束縛、覺得窒息、覺得痛苦。

因此,當愛還在的時候,懂得放手,給愛一個空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如果仔細而深入的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愛裡面要求僅僅雙方黏在一起,往往是因為害怕、因為缺乏安全感、因為嫉妒、因為要把自己生命的意義和重量交在對方身上,而不是因為愛。

放手,給愛空間,就像紀伯倫在「先知」中所說的:「在你們的密切結合之中保留些空間吧,好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之間舞蹈。彼此相愛,卻不要使愛成為枷鎖,讓它就像在你兩倆靈魂之案間自由流動的海水。」

【當所愛遠逝】

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當非所愛的人離開人世莫屬。再多的不捨、不甘、不願,都無法挽回生命的逝去。再多未曾說出的話語、未曾表露的情感,再多未竟的夢想,也都不再有任何表達的機會。

面對這樣最巨大的傷痛時,捨棄和放下,仍然是唯一能夠穿越的鑰匙。

不論有再深刻的悲痛、再多的不捨,就讓它隨著淚水傾洩、流淌。然後輕輕的、帶著滿滿愛的,放開它。只有當我們勇敢而坦誠的接納心碎後的痛苦,再生的力量,以及對於生命不同的視野,才會從傷口之間進來。

於是溫暖的回憶,與往前開展的新生活會同時存在我們的身上。捨棄和放下不代表全然的遺忘。心裡面那塊將永遠空著的位置,是我們與遠逝的所愛聯繫的地方,也是一片源源不絕的泉源,讓我們再往前前近時,擁有更豐沛、溫暖的力量。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最享受的事,莫過於在緊湊的日常生活中,為自己勻出一份閒逸無擾的心靈時間。


當家人還沉睡夢鄉,天色猶是墨黑的清晨時分,我常就獨自由被窩悄然爬起, 為自己倒杯熱水,不匆不忙地在窗邊靜坐一會兒,由高樓居處靜靜欣賞都會遠處那不曾寂滅的星點燈光。


在這個時刻,既不會有電話鈴聲劃破靜寂,也沒有什麼急迫待辦的事。可以想心事,可以寫日記,背首詩,或做做計劃……。一天初始的那份寧靜,怡適的氛圍,不費一分一毫,就已完完滿滿的蔓延,充溢在心間。


其實,人生每一個簡單經驗裡,都蘊藏著看不見的珍貴寶藏。只要靜心細想,就不難發現,最令人愉悅回味的時刻,常只是一些非常簡單的生活小事,用不上什麼巨額的花費。或是靜下來讀一本好書,或是赤足踏在沙灘上,感受潮湧、海風的氣味,或者帶寵物在沐著月光的小巷裡散一會兒步,或是與家人共賞一部好電影,在燈下聚餐歡談,彼此間交換一個會心的微笑,與久違的老友通次電話,或是運動後,身體充份舒展的舒暢之感……。


如果,生命中所有美妙的時刻都能不請自來,當然是最理想的。但也因現代人每日的生活都如此忙碌,不知不覺中,我們常讓這簡單的想望湮沒於浮生的喧囂、汲汲營營之中。在匆忙、緊張的心境下,我們也常因急切的追逐夢想、欲望,而忘了靜心細賞人生與萬物之美,每每在事過境遷、人事不再的時候,才暗自謂嘆自己的不曾善用時間,珍惜把握。


所以聰明的人必得為自己預留創造人生的美好時刻。若我們能為自己、為摯愛的人預留時間,每天奉獻自我,大愛在心,助人無悔,常懷感恩,而不僅是被動的等待賞心悅目的事自動發生,必能為自己的人生扉頁,增添許多豐富瑰麗的色澤,創造許多值得回億的美麗印記。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

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

獲致幸福的不二法門是珍視你所擁有的、遺忘你所沒有的

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

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

不論你在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過於虛偽的過日子

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

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

當你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

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

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

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如你想要擁有完美無暇的友誼,可能一輩子找不到朋友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能轉變你的心情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活出你的生命,作自己的主角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一生的因緣不只在此一世中,還有上世、上上世的因緣,同時,也將存在於下世、下下世的輪迴中。但無論怎樣輪迴,卻始終是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
 
  佛講因緣,還有因果。萬事皆有因亦有果,如是因,才有如是果。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樣的因緣。
 
  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曾發生了一件有些離奇的案件。德克薩斯州有一個騙子叫格林·迪克林特,他拋棄了一個被他玩弄後的姑娘。姑娘痛苦不堪,最後,含悲自殺。姑娘的弟弟一直想為姐姐報仇,有一天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朝格林開了一槍。不想,子彈偏了一點,擦過格林的臉射進了格林旁邊的樹裡。格林除了臉上被擦破了一層皮外,其他可算是毫髮無傷,這讓他暗自慶幸。然而自那以後,那顆嵌入了樹中的子彈卻成了格林所有噩夢的根源,每當他夢到自己被那顆子彈射中之後,總會從夢中驚醒,然後又會在一身冷汗中不停地想起那顆顯些要了自己性命的子彈。終於,格林再也忍受不了這顆子彈的存在了,他決定把那顆嵌著子彈的樹鋸倒,從此對自己就再也不會有什麼威脅了,而自己的噩夢也就會理所當然地消失了。
 
  於是,格林找來一把鋸,打算把樹鋸倒。沒想到樹比較粗,用鋸很難鋸倒,於是他就找來了一些炸藥,打算用炸藥把大樹炸倒。炸藥放好,點著後,他跑到一邊準備親眼看著自己的噩夢被炸倒的一刻。爆炸聲響起,格林卻應聲倒下了!原來,那顆留在樹裡的子彈因為炸藥的威力而彈出,恰好擊中了等在一邊的格林。
 
  本想除掉自己噩夢的根源,不想仍是被復仇的子彈所擊中,冥冥中,還是給那死去的姑娘報了仇。
 
  你可以說這一切只不過是個巧合,巧合得需要所有的人物、時間、地點,甚至連人物的心情都要完全對得上號,才有可能出現這樣巧得不能再巧的一幕。但在我看來,其實這就是我想要說的一種因緣。正因為有格林種惡因在先,才會有姑娘的弟弟找他報仇的惡果在後;正因為他心中有鬼,時常因子彈做噩夢在先,才有想要除掉子彈的心思在後;正因為有他作惡遭人報復在先,才有子彈偏巧擊中他在後啊!正因為有這樣的因,才導致他受了這樣的果。自己種因,自己得果啊!
 
  世上總是有那麼巧的事存在,為什麼?就是因為因緣實在是太奇妙、太不可思議,只要你給自己種了因,日後便自然會得到那樣的果。我還聽說過這樣一件事,說是德國的一家報紙廣告上說,有一輛八成新的寶馬車出賣,價格只需要1馬克。因為那天剛巧是愚人節,因此人們幾乎都把這則廣告當成了愚人節的笑話,一笑了之,沒往心裡去。有一個美國青年卻相信了,於是按照廣告提供的聯繫方式與車主取得了聯繫,一問,這廣告竟然是真的,於是,年輕人只花了1馬克便買到了那輛八成新的寶馬轎車!世上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事?可是,這麼巧的事偏偏就發生了。原來,出賣寶馬車的女主人只是出於氣憤才出此策,她的丈夫剛剛去逝,卻在遺囑裡把這輛寶馬車分給了他的情人。女主人一氣之下,決定以1馬克的價格把車賣掉,將車錢給她丈夫的情人。
 
  你看,這世上的許多事其實都在這因果裡,所謂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就是這個道理,只不過在別人眼中看起來似乎僅僅是幸運和倒霉之分:有的人第一次買彩票就中了大獎,也有人第一次偷東西就被抓了起來;有人第一次上戰場就立下了赫赫戰功,有的人卻可能第一次去紅燈區就染上了艾滋病;有的人只唱了一首歌就紅遍了大江南北,有的人卻可能在天天走的樓梯上摔斷了骨頭……
 
  其實則不然,至少不是單純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人一生的因緣不只在此一世中,還有上世、上上世的因緣,同時,也將存在於下世、下下世的輪迴中。但無論怎樣輪迴,卻始終是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
 
  雖然都說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是,為什麼有一些惡貫滿盈的惡人卻在世上逍遙自在呢?而那鞠躬盡瘁的好人卻總有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因緣不只一世的原因了。惡人享福、好人短壽,只能說明他們上一世的業報是不同的。惡人也許在上世積了許多福報,之所以沒馬上就遭報應,就是因為福報未盡,福報一盡,自然就要遭惡報了。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至於到底是先有福報還是先有惡報,則要看個人的因緣了,善緣先成熟則先報福報,惡緣先成熟則先報惡報。
 
  有人說:
 
  無私的愛+助人=快樂
 
  耐心+容忍=面目美好
 
  佈施+慷慨=生活無缺與富裕
 
  護生+不殺生=健康長壽
 
  誠實的語言=所說的話受人敬重、相信
 
  善良心=受人愛戴、萬事如意
 
  貞節=配偶相合
 
  而最可貴的因果就是——智慧+菩提心=佛
 
  福報大,福報享盡,終會受報
 
  歹路不可走
 
  舉頭三尺有神明
 
  我代表最廣義的真理,因果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段話,是我非常欣賞的,佛陀說:
 
  我已經為你指出可以得到究竟快樂的道路,
 
  可是……
 
  能不能得到究竟快樂,完全在於你自己
 
  你——是否修行。
 
  說得非常有道理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選自於.............盛噶仁波切  信念改變我們的命運 書裡的一篇文章!!

有了信仰,就要好好堅持

  有了信仰便好,不要探求哪一個比哪一個高級,也不要在心裡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抬高哪一個,貶低哪一個,這都不是對信仰的基本觀念。
 
  在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宗教體系,僅就世界性宗教來說,就有佛教、基督教等等。當然,每一種世界性的宗教,都有它發展、流傳的歷史、文化基礎。這個基礎,也表現在一定的地域性因素上,比如,東方佛教比較普遍,在西方,則是基督教、天主教等比較盛行。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有很多的東方人信仰基督教,當然,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也被佛教吸引。
 
  這時,便有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同樣是經過人類歷史考驗並流傳下來的信仰,我們該信哪一個呢?
 
  我身邊的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有的人甚至直接問我佛教和基督教哪一個比較好。我只能回答他們,有了信仰便好,不要探求哪一個比哪一個高級,也不要在心裡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抬高哪一個,貶低哪一個,這都不是對信仰的基本觀念。
 
  在我身邊的年輕人,有很多對信仰的認識並不很全面,甚至,很多人信仰什麼,完全是心血來潮,甚至是趕時髦,別人念佛了,他也跟著念佛,念著念著,覺得對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沒有什麼收益,又不念了;看到別人去教堂做禮拜,也跟著去了,卻對基督教完全不瞭解。這樣的信仰,是將它與生活方式等同了,而不是將它放在心裡,用它來指引生活,可以說是本末倒置了。
 
  對信仰基督教的人,我只會告訴他們,要信,就好好信,別三心二意我相信,有了信仰的人,會以平和、善良的心態生活,對生活中的挫折、矛盾和困難,會以樂觀、向上的心去體會;在事業上,更會面對那些不如意,在福利、地位、待遇等等方面,能用一個自然平常的心態去理解,不會因而產生不必要的煩惱,反而會在有了收穫的時候,得到很多人難以得到的世俗的快樂。如果大家都是這樣去面對人生、面對世界,那麼,我們的世界就能更平和,沒有爭執,沒有矛盾,大家生活在善良和理解中,自然就沒有對別人的暴力和不滿,也沒有對自己的委屈和貪求了。
 
  我這樣說的前提是,我相信所有的信仰都是入世的,都是積極的,都是可以對這個社會的平和和個人的修養、人格有幫助的。
 
  佛教是入世的,是要每一個信仰它的人,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的生活,也善待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用我們的信仰,用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去創造我們希望中的世界。而別的宗教信仰呢,如果不存在誤解和在修持過程中的方向的變化,我想,所有信仰的宗旨和目標都是一樣的,我們解釋的都是人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探討的都是人在這個世界的生存問題,追究的都是宇宙的真理。雖然教義不同,但信仰的本源是一樣的,只是方法不同。
 
  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很多人在對信仰的問題上就會更加迷惘,這種迷惘,更多地表現在「我該信什麼?」「我信這個對不對?」這樣的疑問上。這樣的疑問,其實是沒有信仰的基礎的,所找的信仰,也只是他對心理問題的一種借口罷了,其實,對他的人生和生活,絲毫沒有半點好處。當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他反過來還會懷疑自己的信仰。
 
  這樣的信仰,不信也罷了。
 
  當然,在歷史上,也有很多轉變信仰的例子。但我們要知道,這種對舊信仰的拋棄和對新的信仰的堅定,是有現實的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在入世的基礎上,在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對信仰本身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從而發現了它不適合自己的地方。這時,才會出現轉變信仰的情況。
 
  而這種轉變,也是建立在對新的信仰進行了瞭解和研究的基礎上的,認為新的信仰可以解決自己現實中和人生中的問題。這樣的信仰轉變,不是隨便的,也不是潮流式的,更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真正發現了解脫的方法和途徑。這與對信仰的心是不是堅定是兩回事。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關難過關關過!」

乍看這句話是不是覺得很像繞口令呢?不過仔細品味句中的涵意,是不是又覺得這句話,雖然簡短卻又很有道理呢?
這句話是我小學的時候,一位實習老師在臨別時,贈送給我們的話,她說這句話是她一位老師送給她的,如今轉贈給我們;坦白說,那位實習老師的長相,我早已沒印象,但是這句話卻深深影響我一輩子,我不知道班上同學還有幾人記得?可是這句話,卻在每當我的人生遭遇重大難關、挫折時,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它讓我能更坦然、更豁達的面對一切人生難題、人生關卡。 

對於還在就讀的學生而言,在面臨考試的關卡時,是不是覺得壓力很大,很難受呢?考前怕準備不夠,考試時又怕一緊張全忘光,考後又怕成績不佳備受責罰,覺得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自己呢?可是我們每個人還不都是這樣一關一關的走過來了,世界也沒有因此塌了呀!所以凡事只要用 [ 平常心 ] 去看待就好,盡力了就好,一時的挫敗,只是讓我們更堅強的面對人生未來的挑戰而已。

其實人生最難過的關卡不外乎是錢關及情關 

錢關是現實面的痛苦與折磨,它讓我們覺得生活快過不下去了,這關卡好像過不了,不過只要你還勇敢活著,事情總有解決的一天,對於一個想自殺的人而言,你連自殺的勇氣都有了,難道沒有勇於面對事情的勇氣嗎? 

至於情關,個人覺得那是一種最難熬的關卡,是一種精神面的痛苦與煎熬,總覺得世界是灰暗的,覺得難過的快要無法呼吸,快要窒息,每天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不過曾經失戀過的人都有經驗,許多我們曾經以為的海誓山盟愛情,經過了若干年後,一切不也都雲淡風輕了呢?甚至有些人還會後悔,當初怎麼會迷戀那個不值得愛的人呢?愛情本來就是不平等的愛,一場戀愛裡總有人愛的多、有人愛的少。

「關關難過關關過!」這句話如今轉贈給勇敢的你,在我們曾經面臨人生的重大難關時,每個人不都是獨自勇敢的走過來了嗎?而後如果再遇到難關時,也希望你們能記得這句話,勇敢堅強的去面對它。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沒有任何條件的愛

曾看過一篇文章裡寫,一位女子進入一家商店大門的時候,因為後面跟了一個頭髮花白的老者,因此便一直撐著沈重的大門,直到老人通過後才鬆開了手。老人表示滿心的感謝,而那位女子只是說:『我爸爸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是希望當他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這樣為他開門。』

中國有著相當悠久的傳統和美德,也一直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風範。對於世人來說,確實應當如此,只有把所有的老人當成自己家裡的老人一樣尊敬的時候,才是對老人真正的尊敬,也才是真正的孝;只有把所有的孩子都當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樣愛護的時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只是,實際上,能做到這種真正的愛並不容易。人們還是從心裡區分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距離、親疏、遠近。

一個朋友曾和我討論人世間的情愛。當他說到他愛那個女孩兒的時候,他的眼裡有光彩,在他的想法中那個女孩兒長得漂亮,身材也很好,性格開朗大方,而且知書達禮,簡直就是個完美的女人。

我問他:『你真的愛她嗎?』

『愛,真的愛,很愛她,』他很肯定地回答,並且說:『我要娶她為妻,還要給她一輩子的幸福。我甚至願意為了她而犧牲我自己。』

我相信他在這一刻所說的全是他的真心話,他想要實現的幸福生活。

『可是,如果她長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好呢?你還會愛她嗎?』

他認真地想了想:『會吧。』

儘管答案還是肯定的,然而語氣中已經多了猶豫和遲疑。

我並不是想考驗他的感情,因為人的感情是不能考驗的。

尤其是愛情。

我只是想告訴他,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有條件的,世人的愛也是有條件的。而有條件的愛,並非真愛。你以為自己是真的愛了,但再一細想,你的愛仍然基於世俗的衡量標準,仍然跨越不了世俗對於情愛觀念的鴻溝。

我覺得,只有佛陀對於眾生的愛才是真愛,這種沒有任何條件的,無私的、無償的、法力無邊的真愛,才寬容的、包容的,可以容納眾生的大愛。

如果世人能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起的話,時常告訴自己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什麼樣的愛才是寬廣的、包容萬物的真愛,相信有一天,一定也會具有如佛陀般的智慧,和大慈大悲的胸懷。而這,正是佛陀希望看到的結果,眾生皆可成佛。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人皆可成佛

  當一個人心中有佛,就有了慧根。當他想到要去皈依佛門,那麼,還要懷疑自己有沒有慧根嗎?佛不會因為誰有了慧根就接受誰,也不會因為誰的慧根多就特意眷顧誰。
 
  在我弘法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願意帶著他們的孩子,皈依佛門。但是,很奇怪地,他們總會問我:「仁波切,您看我的孩子有慧根嗎?」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在很多小說、電視劇或者傳說中,都是說,皈依佛門的人是要有「慧根」的,很多人也說,某某人皈依了佛門,他是從小就受到佛的感召的,他是前世修行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一個人是作家,那他注定是文曲星下凡,一般的人想都不要想。這造成了一個誤解:凡是皈依的人,都必須是具備了什麼嚴格的條件,否則就是不行的。
 
  當有的家長問我「您看我的孩子有慧根嗎」的時候,我通常會反問他們:「您也要皈依,那您覺得自己有慧根嗎?」 

  他們都會恍然大悟:為什麼自己沒有慧根卻想皈依佛門,而又要孩子有慧根呢?
 
  能明白這一點的人,我覺得就是有慧根了。如果不明白,我會跟他們說,其實,當一個人心中有佛,就有了慧根。當他想到要去皈依佛門,那麼,為什麼還要懷疑自己有沒有慧根?
 
  佛經中說,一切眾生平等。佛不會因為誰有了慧根就接受誰,誰沒有就排斥誰,也不會因為誰的慧根多就特意眷顧誰,誰的慧根淺就刻意讓他接受逆境的考驗。對佛來說,只要心中有佛,願意以佛門的修持之道規範自己的生活,願意以佛門的道理參與社會生活,願意以佛的心去對待這個世界,他都會接受的。
 
  很多人還有一個大的顧慮,總是覺得自己做錯過很多事,傷害過別人,便說自己沒有慧根,或者,覺得自己受不了佛門的戒律的約束,雖然有心向佛,但是心裡卻覺得離佛家太遠了。其實,佛離眾生是最近的,當你覺得自己「沒資格」向佛的時候,心裡不就是已經有了佛嗎?心裡有了佛,為什麼還要覺得自己離佛遠了呢?況且,佛是以平等的心接納任何人的,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再去想自己有沒有「資格」了。
 
  佛經中說,「人人皆可成佛」,這一句話包含了很多層次的道理,的確是博大精深的一句話。從淺的層次來說,這體現了佛的包容性,佛是以平等的心來接納任何生命的。再深一些想,佛在告訴眾生,佛離你最近,你離佛最近,我們講求的「慧根」,並不是條條框框,並不是要求,而恰恰是相反的,是要人打消疑慮,相信自己是有慧根的

=========================分割線====================================== 

呵呵....

那算不算是電視....食神裡面唯一很棒的話...

只要有心不大人小孩老人爸爸媽媽 兄弟姐妹都能成為食神....

現在即將改為只要有心即可成佛...^O^

其實成佛成魔 主要是在於個人 有沒有好好的修心養性

其實主要是在於人的內心 真的有沒有佛像的存在 形式也不是很重要..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常回頭看過去的自己

『那時候,你給我寫來一封信,又寫來一封信,那些美麗的語言使我的臉發燙,使我的眼睛發亮,使我的心像初春的小鳥……

『那時候,我們一同隨大人出海,迎著那清涼清涼的海風,望著那碧綠碧綠的大海,真叫人高興……

『有一次,我們倆一起攀登孤峰山,汗水淋淋,衣服濕透,趕到山頂,天色已晚,我們又摸黑下山,回到家已經半夜……

一篇文章裡,作者寫著對過去日子的懷念和追憶。過去的日子對我們而言,不容易忘記,也不應該忘記。無論那段日子是喜多還是悲多,也不管那段日子是富裕還是貧賤,走過的日子就是我們自己的經歷,如同樹木的年輪,刻畫下來的就是自己。

而有,總是好的。

與空白相對。

我常想,人在世間行走,到底為的什麼?是那人世間的名和利?還是紅塵中的情和愛?或許,都不儘然是。

人常常以為,過去的自己是傻的,如同站在五十步開外的距離回頭看那段並不遙遠的距離。

於是,我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

漁夫在船上懶洋洋地曬太陽。一名遊客問他,為何不出海打漁?

漁夫反問:『為何要出海打漁?』

『為了多捕些魚,可以賺更多的錢啊?』

『為什麼要多賺錢呢?』

『賺了錢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賺更多更多的錢了。』

『那又能怎麼樣呢?』

『那樣你就可以買豪宅、名車,可以悠哉遊哉地享受生活了。』

『我現在不是正在享受生活嗎?』

人常常在追逐中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在不斷追逐的過程中誤以為那些生活中附加的東西才是自己為人的根本。如果世人都有漁夫的這種睿智,或許就不會那麼容易忘記過去了。因為不斷撿拾過去的日子,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最初的本意,並在不斷偏離這種初衷的軌道上自責和矛盾。而這種自責和矛盾是痛苦的,至少是一種人在迷途中的清醒劑,讓人在和過去的日子對比時,會發現自己正在走向貪欲的深淵。

過去的日子和現在的生活,亦如你的前世和今生,你應該知道,什麼是你的因,你才會因此而得了這樣的果。因緣不是天定的,而是你自己種的。不忘過去的日子,便總會在你匆忙奔跑的腳步中提醒你,種下好你的因,才能得到你的果;你想要什麼樣的果,只要看看你過去的日子,便可一目了然。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態100分

  態度,也就是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圓滿,也決定了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快樂幸福。 
 
  什麼決定了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一環?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相同。我想,知識、運氣、好的家庭等等,都會被人們重視。 
 
  那麼,在給出我的答案前,我們做一個小小的遊戲吧: 
 
  如果令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分別對等於1—26等數字, 
 
  那麼Hard work(努力工作): 
 
  H+A+R+D+W+O+R+K=8+1+18+4+23+15+18+11=98% 
 
  Knowledge(知識): 
 
  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 
 
  Love(愛情):L+O+V+E=12+15+22+5=54% 
 
  Luck(好運):L+U+C+K=12+21+3+11=47% 
 
  這些我們通常認為重要的東西往往並不是最重要的。 
 
  什麼能使生活變得圓滿? 
 
  是Money(金錢)嗎? 
 
  不!M+O+N+E+Y=13+15+14+5+25=72% 
 
  是Leadership(領導能力)嗎? 
 
  也不是!
 
  L+E+A+D+E+R+S+H+I+P=12+5+1+4+5+18+19+9+16=89% 
 
  那麼,什麼能使生活變成100%的圓滿呢? 
 
  每個問題都有其解決之道,只要你把目光放得遠一點! 
 
  Attitude(心態): 
 
  A+T+T+I+T+U+D+E=1+20+20+9+20+21+4+5=100% 
 
  我們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能夠使我們的生活達到100%的圓滿! 
 
  這僅僅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但我想每一個人都明白了,態度,也就是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圓滿,也決定了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快樂幸福。 
 
  想起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前,中國隊的主教練米盧提出的「態度決定一切」的口號,我們就能明白心態有多重要了。是的,技術水平、戰術水平、身體素質和比賽經驗,無論從什麼層面和對手相比,我們都是處於下風的。可是,我們能因為不行就放棄嗎?能因為打不過對方就走過場嗎?要想取得好成績,參加比賽的人的態度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們無法衡量信心、勇氣在做成一件事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但是,一個水平不高,但願意百分之百發揮的人,一定要比一個水平高些,但不願意發揮、混事的人取得的效果好很多。 
 
  這就是態度的作用。 
 
  對於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講的心態,是努力中的灑脫,認真中的平常心,積極中的有捨有得,不偏執,不執迷,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認識生活和人生。 
 
  就像遊戲中所講的,運氣,每個人都想得到。這個運氣,是工作機遇,也是「貴人」的幫助,可是這有什麼用呢?每天總盼望著所謂「幸運女神」的垂青,就什麼事也不做了,這完全是一種宿命論的生活態度,這樣的人生,永遠解脫不了自己「為什麼不自在」的苦。 
 
  愛情,在一個人的生活裡是很重要的,但也解決不了人生圓滿的問題。有多少人的婚姻是不幸的,至少是自以為不幸的?沒有家庭的人煩惱,有了家庭的人也煩惱,就算是有了一個人人羨慕、表面上看來很好的家庭的人,也在煩惱。煩的是家庭瑣事,更煩以前深愛過的那個人,怎麼就一下子不能溝通了呢,而且還限制了自己的「人身自由」。可是,這樣的問題哪個家庭沒有呢?心態不好的人,將怨氣撒在家庭身上,後悔「晚點結婚就好了」。可心態好的人呢?將自己的問題和家庭剝離開來,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弱點、情緒和壞脾氣,從來不用自己的自私面對家庭矛盾。如果這樣,矛盾的一方沒有了,又何談矛盾? 
 
  學識、能力和事業心,在成就一個人的過程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這一點,是運氣、金錢等等不可比的。為什麼?因為那些東西都是身外的,是別人給予的,而學識等是自己的,是不受外界條件影響的,充分發揮出來了,得到的也就更多。 
 
  但是,它們為什麼都不是百分之百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問一問這個問題,我們就能理解心態有多重要了。 
 
  其實,有不少人有了學識、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得不錯了,但卻總以為「懷才不遇」,總覺得領導不重用,自己的能力沒發揮出來。慢慢地,有的人意志消沉了,有的人心生怨氣了,有的人更是自暴自棄了。可是那些心態良好的人呢,還是在踏實地工作,認真地做事,老實地做人,不會因為一時的不順心拈輕怕重,更不會因為人際交往的問題對自己的事業產生牴觸。 
 
  歷史上和現實中,但凡我們能看到的有所成就的人,我們都會讚歎對方一句:「這個人道理看得明,對自己認識得清,胸懷廣,不計較。」仔細想一想,這不就是心態嗎,不就是對人生的態度嗎? 
 
  凡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圓滿、幸福的人,又有哪一個不是心態很好的?要知道,我們的生活是一天天好了,對世俗生活來講,我們的吃穿住行,哪一樣不是每天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心態好的人,會注意這些讓人舒適、平安、快樂的方面,會為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正所謂「知足常樂」,他看到的都是幸福圓滿的一面,他的生活怎麼能不幸福?就算是一天比一天好。有的人呢,卻還在抱怨,別人比他好了,他埋怨別人有好運氣;別人沒他強,他又看不起對方。總有嫉妒、小氣、爭執的念頭在他的心裡,從而影響了他的生活,好也看不到好了。 
 
  第二種心態,不正是佛家講的貪嗔癡嗎?貪得一切,癡迷於其中,不知道滿足和感恩,因此嗔怪別人,嗔怪命運的不公,總覺得自己不得志,這樣的人生,又怎麼能圓滿自在呢? 
 
  
只有心態,才能百分之百地決定我們的人生。 
 
  也只有好的心態,才讓人生百分之百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宗教慧根只有幼稚園等級,我把專訪盛噶仁波切當成一場時尚參拜,頂著「活佛」這個很酷的「頭銜」,「本尊」現身在我眼前時,卻戴著大墨鏡一臉酷帥模樣,我心想這仁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狠角色,一時之間不知該跪下參拜或雙手合十頌唸「唵嘛呢叭彌吽」,還是其實握手就好,此時他將推了推墨鏡的手伸向我,握手瞬間雖然沒有幻想中會看見彩虹或感覺到電流流竄等神蹟,但那手勁,已表現了他其實認真在握每一雙向他伸出的手。


盛噶仁波切很快地進入狀況,還沒來得及提出問題,他就開始向我解釋著幸福的種種,盛噶仁波切:「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讓喜歡我的人跟不喜歡我的人,都得到幸福。」我好奇地問什麼是幸福呢?盛噶仁波切認為,「愛」就是幸福的源泉,懂得愛人,就有能力給予幸福,讓別人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盛噶仁波切口中的愛,其實與我們如此貼近,他說:「有愛就有幸福,真正的愛應該像母親對孩子,無私、純真和保護,也應該像藍天一樣,沒有競爭,可以讓人安心享受。」。盛噶仁波切說他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做大禮拜,那是一種類似瑜伽的運動,不但可以運動到全身肌肉,還能幫助我們清淨身心和去除煩惱,這也是盛噶仁波切口中另一個得到幸福的方法。


我看著眼前這個十足明星架勢的型男,聽著他口中娓娓道來的人生道理,一時視覺與聽覺之間的連結有點錯亂,我說:「您好酷,竟然想到用這種方式亮相。」盛噶仁波切回答:「不是我酷,早在幾千年前,佛經裡就記載著,要我們將佛法融入生活。」這位活佛本人,比他的頭銜更酷更有型。


其實,盛噶仁波切強調,工作和愛一樣,都是一種奉獻,就像母親對孩子,那種無私的付出和愛,這種奉獻是自由的,不是占有、妒嫉…他說,如果愛裡頭有這麼多不信任,怎麼可能會有快樂呢?


 

而面對現代人身上越來越沈重的「不幸福感」,該如何去化解呢?眼前這位活佛立刻舉了個例子,他說就在幾天前的一場見面會上,他看見了台下的人真心喜愛他,還激動地流下眼淚,他覺得那就是離幸福最近的時刻,盛噶仁波切:「別人把愛給我,我是多麼地幸福,那是一種交流、一種自由的愛。」我想不幸福感在感受到愛之後,就會自然消失吧!


 

盛噶仁波切還補充道,他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悲傷與痛苦,完全來自於希望自己幸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喜悅與快樂,完全來自於希望別人幸福。」這說明了他所強調的愛,是全然地愛別人而不是愛自己,我想這就是「仁波切規格」的幸福感吧!


 

臨走前,盛噶仁波切再度主動伸手,和我道別,他忽然認真地向我解釋,因為上妝讓他過敏得嚴重,所以才一直戴著墨鏡「遮醜」,希望我不會覺得他沒禮貌。其實墨鏡之於明星只是基本配備,我有點吃驚,墨鏡下的酷勁帥臉,原來正受著過敏所苦,扮演明星畢竟不是件輕鬆的差事。


 

周圍的人都很關心我要專訪活佛這件事,出發前紛紛叮嚀我一些注意事項,朋友說:「請他幫你灌頂哦!不然最起碼也要加持一下。」媽媽說:「問問他你今年的運勢如何?」各位,活佛不是算命老師也不是天上神仙,我沒有開口請他為我發功,但他已經主動把「仁波切規格的幸福秘笈」,連同標準作業程序一起隔空傳授給我和大家了,只要照著步驟一步一步走,幸福隨處即是。

shu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